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傷寒論的熱(四) - 身熱

傷寒論的,有四:熱、往來寒熱與潮熱、發熱、身熱。呼~最後一個主題是身熱,終於來到這個主題的尾聲了。
就下列條文來判斷,身熱這個症狀的產生應該同樣是陰與陽失衡的問題(不細講了,基本觀念差不多,反正陰不制陽就會有熱的相關症狀產生)。身熱與發熱兩相比較之下,差別在於發熱重點著重在熱從無到有的情況;身熱是一個持續狀態,指的是身體的溫熱感(可能是醫者在四診合參時的觀察,亦或是患者的主述)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15)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15)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14)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大下之後,復發汗,小便不利者,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脉微細;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脉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15)
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14)
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脉赤,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病也。(15)
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以水潠之、洗之,益令熱劫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則煩。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芍藥三兩如上法。(14)
大陽中熱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惡寒,身熱而渴也。(1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