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的手不知道怎麼了,早上一起來,要轉門把的時候就很痛,靠近小指這一側的手腕很不舒服,不太敢用力。」「我的手不知道怎麼了,中指、無名指,莫名其妙就開始麻起來已經一、兩個星期了,會不會是退化了!」類似這樣的問題,可是讓人坐如針氈。
高爾夫球肘是怎麼一回事?
這種疾病,不是關節出毛病,更不是退化囉!而是大家所謂的筋拐丟(這名稱,每次聽到都讓我會心一笑),其實就是肌肉出問題了,大多數時候是用力姿勢不當或施力力道過大導致肌肉痙孿無法放鬆進而影響關節活動或是壓迫神經,所以出現一系列相關的症狀。
![]() |
Flexor carpi ulnaris |
![]() |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s
and pordundus
|
當A中的尺側屈腕肌過度使用或是拉傷即會造成紅圈處的腕關節活動不良、活動時疼痛或是出現喀喀叫的異音。
當B中的屈指淺肌與深肌無法負荷過度的活動,就可能會壓迫下方的尺神經(俗稱麻筋)導致無名指與小指的麻木無力感;痛感也出現在手肘內側,當手腕用力屈曲、旋前動作或握拳時會加劇,甚至會造成無法抓握的窘境。
常見使用手部肌肉頻繁的運動員,如棒球投球、網球、保齡球、橄欖球等;或是從事需反覆轉動前臂及手腕活動的工人,如木工、鉛管工及切肉工人;一般老百姓也多有機會,如菜籃族、出國遊玩時大搬家、搬移機車都可能導致這樣的困擾而前來門診報到。
治療方式
西醫
急性期,停止引起不適的活動,接著冰敷以減輕肌腱腫脹和疼痛,若無禁忌症,可口服一到兩週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緩解期,給予熱敷,可進行物理治療 (熱療、電療等),白天活動時時可以護肘固定,以免肱骨上髁處肌腱組織反覆受傷。
症狀持續無緩解的患者可在壓痛點處局部注射類固醇。經過六個月的物理治療後仍不見改善,且排除其他病理因素後,可考慮肱骨部位肌腱鬆解術。
中醫
分成兩個方向來治療。
若是只有肌肉痙孿而無肌腱附著點的發炎(台語發紅,也就是伴隨紅熱腫痛的症狀),多針對心經(古有云阿,離穴不離經,反正就是摸到緊緊硬硬的點,就扎囉)上的肌痛點(就是A、B圖上畫X的地方)來著手。
在我扎針的時候,常聽到患者問到:「我手腕這邊疼痛,為什麼不扎手腕疼痛的這邊,反而要扎離患處很遠的位置」。歹記唔係贛人想得那麼簡單!治病都要找原因,但原因大多不在可見處,就像左手麻可能是心臟病造成的,這時候就不是扎扎針那麼簡單囉!若是對針灸有莫名恐懼的人可以試試看下圖這個動作,每次施作約30秒,共做3次,效果不佳的話,還是來診所報到囉。
若加上肌腱附著點的發炎腫脹,就不是針灸治百病那麼簡單了,還需要使用要一些藥物。就疼痛這件事來講,就是以寒為著眼點(六淫-寒),所以多會用一些驅散寒邪的溫藥,如焙附子、生姜、乾薑,再搭配一些利水消腫的茯苓、白朮、黃芩、黃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