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為什麼中醫常說不要吃冰

時至炎炎夏日不吃一點冰的似乎沒有"過節"的氣氛般地令人掃興,那種冰涼入口後的沁人心脾還是讓人回味再三,但不論在報章雜誌或是口耳相傳,總是會聽到中醫說:「不要吃冰的」;也常聽到「吃冰的東西會解中藥,這樣吃了藥就沒效了」、「吃冰的月經來會比較容易不舒服或是月經排不乾淨」。聽起來,冰似乎是洪水猛獸般地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又念念不忘。以現在醫學角度而言,上述幾乎是無稽之談,冰就是溫度比較低的水,分子結構依舊維持H2O,我們恆溫動物會維持體溫恆定來存續生命,所以就算喝進冷冰冰的冰品,最後還是會被我們的同化成體溫的溫度。到底,冰會不會影響我們呢接下來會以中西醫的角度,為大家揭開這個謎底。首先先紹一下今天的主角,寒。參見:六淫 – 
中西醫怎麼看吃冰
西醫
冰塊或冰水,本質上都是換湯不換藥的H2O。大快朵頤後頂多與冰第一線接觸的黏膜溫度降低,依熱交換的原理,溫度降低的程度,由高至低依序為口、鼻咽腔、食道和胃,冰最後到胃,溫度已幾乎接近35~36C左右。身為恆溫動物的我們,控制體溫的藏鏡人(溫度調節中樞)會用盡各種方法將你的體溫維持在37C(常見的方式是我們吃完冰吃後會打個冷顫),所以冷冰冰的黏膜不一會兒就回到正常體溫。冰通過時吸收身體的熱量,人體則用些許熱量給來融化冰。
中醫
寒性的食物,狹義而言,冰塊冰水,只要是從冰箱冰庫拿出來直接吃進肚子到肚子裡都算,所以不要再自欺欺人地說:「去冰的飲料不算是冰的吧!廣義而言,溫度冰冷之外,一些生冷的瓜果,舉凡:西瓜、水梨、柑橘類的(幾乎都是生冷榜上有名的)、火龍果、綠色奇異果,都可以算是寒性;沒有烹煮過的蔬菜、菜頭也是,但加熱過後就不俱寒性了。基本上,這些生冷的瓜果需食用過量,寒性才會鮮明地造成不適,所以不必過度驚慌而視其為洪水猛獸。
呼應六淫中的寒邪,這些寒性食物下肚後,首當其衝的就是我們的腸胃道,腸胃道的陽氣(功能)就會受損,接著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吃了冰之後,身體會出現甚麼狀況?
就西醫的角度而言,冰涼入口對身體應該沒甚麼影響才對,但事實是這樣的嗎以中醫而言,故事可就多了。接續剛剛提到冰會影響腸胃道的運作,而消化系統幾近中醫的脾;脾的功能有運化水液、運化水穀、統血、升清,依受影響的層面會出現不同類型的狀況
脾故障了!
脾的運化水穀,講白一點就是腸胃的消化吸收。這個功能出亂子,腸胃脹氣就免不了了、食物消化不良、胃口變差(所以很多時候不是因為夏天造成胃口變差。吃了一堆冰,拿你手上抓一把冰塊來比喻,就算丟棄冰塊,手還是會脹脹麻麻的,冰涼下肚,當然胃就一動也不動了,怎麼還會想吃東西呢?)
脾的運化水液不能正常運作的話,水濕痰飲就開始出來作怪了(參見水道一文),就是大家琅琅上口的脾濕,會導致便秘或是大便上不乾淨(裡急後重)、身體腫腫重重(一般說的虛胖)、時有尿意卻解不乾淨(小便不利)或小便變少(小便少)、眼睛泡泡如金魚(目胞腫)、頭昏昏重重、流汗不暢快、下肢水腫、胃食道逆流。特別的情況是女生的白帶(帶下)也是與濕有關,《傅青主女科》中提到:「夫帶下俱是濕症」。
在“水道”一文中提到的津液,其由運化水液與運化水穀協同運作而產出,負責滋潤我們的組織器官,所以冰冷食物影響運化導致津液產出不足加上寒邪收引、凝滯的性格,會讓肌肉活動變差而出現痠痛、僵硬、僵硬麻木疼痛 ();子宮也由肌肉組成,因此可能會出現痛經或是收縮不暢(俗稱排不乾淨,但基本上不會有排不乾淨的狀況,這個問題又是另一需要討論的主題了)
津液是身體的陰,陰的不足,陽還夠的情況下,會出現一些熱象,接著就會反映在皮膚上,搔癢或是出現疹子、汗皰疹、痘痘(痤瘡),就是《素問.至真要大論》提到的「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再者,津液就像一個載體可以承載衛氣,衛氣顧名思義就像免疫系統來保護我們,津液產出不足,承載衛氣功能變差,所以吃冰貪涼之後可能出現噴嚏、鼻水甚或氣喘的過敏症狀。
脾的升清罷工了,則出現頭暈目眩、噁心、眼睛乾澀、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吃了冰或過多的寒性食物後可能出現的症狀可以歸類為以下幾項:
腸胃問題
腸胃脹氣、食物消化不良、胃口變差、便秘或是大便上不乾淨。
水分代謝問題
身體腫腫重重、時有尿意卻解不乾淨(小便不利)、小便變少(小便少)、眼睛泡泡如金魚(目胞腫)
婦女問題
白帶(帶下)、痛經。
皮膚問題
疹子、汗皰疹、痘痘(痤瘡);也可能讓原有的皮膚問題更加重(ex: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汗皰疹…)
痠痛問題
身體痠痛、肩頸僵硬、肢體僵硬麻木疼痛
過敏問題
噴嚏、鼻水或氣喘
該如何自救呢?
這該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了,隨手可得的食材也是驅散寒氣的最佳妙方就非生薑(老薑)莫屬了,中醫經典中的《神農本草經》有一段對於薑的描述「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痺,腸澼,下利。」因此,不妨酌量喝一些利用生薑製作的食品或是飲品來驅除寒氣(黑糖薑母茶、薑母紅茶、冬瓜薑絲湯…)。這就是中醫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寫照。但是,服用後效用不佳就要盡快找中醫師報到囉!
結語
經過這樣的解說,不知道大家對冰冷或寒性飲食對身體的影響有沒有更進一步的概念?所以不是冰或寒性飲食會解中藥,而是看你服用中藥所要治療的問題,若是針對恢復脾胃功能的中藥當然要避免這樣的飲食,否則就沒有辦法產生回復身體功能的療效(就像打球扭傷腳,治療後還未痊癒要又去打球,這樣治療會有效?)復健科的痠痛、婦產科的痛經、肝膽腸胃科的腸胃不適、皮膚科的汗皰疹或濕疹,上列症狀表現可說是縱橫各科,可能都與你下肚的冰或寒性食物密不可分,也許自己都沒意識到冰或寒性食物與症狀之間有這麼大的關連。所以夏日大快朵頤的同時,也要能適可而止喔!
參考文獻
1中醫基礎理論 吳敦序 上海科技出版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