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藥小包沒效? 藥大包有效?

曾經是腹裡的牢騷,現在昇華成一種笑看人生的角度。
診所用藥雖不能稱上品,但也算得上良品;相較公立醫院藉由聯標取得的廉價藥物可算是品質齊一、效價不差。

大家都知道賤保底下的中醫只能使用科學中藥,當中用來賦予其粉末外觀的就是澱粉,在賤保相同金額給付之下,所開立藥物的效果相當的前提,為什麼公立醫院的藥總是可以開到一天20克而臉不紅氣不喘;反觀,診所要把藥物開上10克,警告視窗就開始大鳴大放。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克數的懸殊,效果不分軒輊的情況,只有大量用澱粉濫竽充數的可能了。這就延伸到今天令人莞爾的話題。

當還是菜鳥醫生的某天,反覆思肘後,開出另自己的滿意的藥方,還來不及沉浸在得意中,患者就開問了:「奈A賃家佑阿攏咖系包?」 我:「你係譙都未比?」患者:「病院隆就度包。」我:「你西甲無號,末系甲粗飽。」(對話精簡過)

藥大包才有效的舊有思維,不知道是不是過往困苦的日子,甚麼東西都要加大加量才有視覺上的飽足感(卜肉、雞捲都是那樣時代下的產物),這種穿越了窮苦時代至今的視覺延伸,還是認為量要多一點才有效、才不是偷工減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