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傷寒論的熱(一) - 熱邪的趨向或位置描述

接續討論傷寒論中的熱,複習一下,傷寒論的,相關條文可分為四大類:熱、往來寒熱與潮熱、身熱、發熱
,基本上分成四種可能性:邪氣(熱為六淫之一)熱邪的趨向或位置描述、熱的程度、陽氣外越。
以下條文已經很清楚描述,故不再加上個人多餘的見解。

傷寒,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傷寒,六七日,熱實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胷湯主之。
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微而沉,反不結,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鞕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當湯主之。
大陽病不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其外不者,尚未可攻,當先其外。外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傷寒,瘀熱在裏,身必發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傷寒,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裏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褌散主之。
大陽病,二日,反躁。反熨背而大汗出,大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語。故其發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堅。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
厥陰之為病,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下之利不止。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