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你可以請醫師幫我照上次開的藥再開一次就好了嗎?」
「上次我給另一個醫師看,吃的藥效果還不錯,可以照開嗎?」
這是幾乎天天上演,經常聽到在櫃檯前詢問的對話內容,雖然我們小姐都會不厭其煩地像錄音機般重複著「不好意思,這需要請醫師診斷之後再開藥喔!」、「要麻煩你給醫師看過再決定好嗎?」但還是無法風行草偃地停止類似地對話不斷在櫃檯前重複播放著。
熱情支持著我
說老實話,就經濟效益來看,我“應該”比患者更想“不勞而獲“才是。問診把脈不需要,動腦筋的力氣都可以省了的事情,我該是更期待與熱衷!但為什麼我反其道而行?甘願冒著得罪患者的風險再加上消耗腦細胞能量才能完成的動作,如此吃力不討好,我是何苦來哉!其實這是一份對於人、對於醫療的熱情。對患者來說,幾乎都是回答著千篇一律的問題,如:
大便狀況如何,有每天嗎?有黏黏上不乾淨的感覺嗎?
睡眠好嗎?淺眠多夢容易醒?還是難入眠?
會口渴嗎?還是口乾舌燥
胃口好嗎?吃完會不消化或是容易肚子餓?
族繁不及備載的例行問診,都是乏味的重複動作,需要有著關懷人的熱情才能支持著我持續關心患者的身體狀況。儘管這些都是稀鬆平常的症狀,但對中醫師而言都是判斷你目前身體狀況的依據,也許不起眼的頭痛搭配上其他手腳麻木的症狀,可能是危急的病況無法在門診處理,需要立即前往西醫或是急診就診,不容絲毫的怠慢。所以不要為了貪圖幾分鐘的方便而輕忽自己的健康喔!
專業的態度,這才是職人
除了熱情之外,更多的是對自己專業的負責態度。當然便宜行事地直接把上次的處方簽送出,再完成包藥或是請推拿師“抓抓”是一個幾近反射的動作,而這樣簡單一個動作卻潛藏著對於中醫這個行業很大的危機。
拿目前傷科推拿風氣如此盛行到氾濫的“榮景”來說,很多中醫師淪為蓋章醫生(我知道少數有親自進行傷科推拿時做的醫師,辛苦你們了!),虛有著醫生的名分而沒有為自己的專業盡心盡力,這…再說下去要得罪人了。總言之,人必自重而後重之,便宜行事的後果就是,大家對中醫的觀感停留在一個表面功夫的商業模式,患者不是患者而變成了客戶(我很忌諱把患者當客戶這件事),加上中醫的醫美,如:埋線減肥、小針美容、微針臉部拉提等等大行其道,隨便問了路人,應該多數人都不是找中醫師“看病”,而是找推拿師鬆一下或是美化自己,這也直接反映在中醫健保的使用率,每年的健保總額分配我們總是少得可憐,因為包含西醫在內的普羅大眾,大多觀感並不認為中醫可以治療甚麼疾病,更不用想要把中藥使用在那些生命垂危的急重症(中醫古書上確實有提到可以治療一些心衰、肺炎肺積水的狀況,我在學習過程時也曾到呼吸照護病房協助治療患者讓他恢復到可以離開病房回家自行復健)。很多時候,不是中醫不能,而是為者不願也不能,導致了中醫目前在醫療的參與度上還是個小家碧玉,有志難伸阿~~~
小結
所以,不要直接拿藥的苦口婆心在於不要輕忽自己的健康之外,也讓我為你健康把關的同時,幫我們為中醫慢慢建立不一樣的名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